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医学检验论文
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23-05-16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医院昌岗康复二区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107例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Ⅲ级占比低于治疗前,Ⅰ级+Ⅱ级占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患者中,痊愈及显效68例,占比63.55%;有效95例,占比88.79%;无效12例,占比11.21%。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吞咽低频电刺激;脑卒中;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且严重的症状,但目前临床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研究表明,吞咽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2]。本文旨在探讨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医院昌岗康复二区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52例;年龄46~78岁,平均(64.77±9.01)岁;脑梗死102例,脑出血5例。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诊断为脑卒中,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2)患者均为首次脑卒中发病;(3)患者意识清楚,能进行语言交流,配合医疗与康复护理;(4)患者行洼田饮水试验均存在吞咽困难和吞咽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合并口腔原发疾病或消化道疾病者。
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方法:(1)训练患者舌部肌肉的运动能力:指导患者将舌尖前伸,并左右摆动,然后用舌头的尖部上下舔自己的嘴唇,训练3次/d,每个动作训练10 min。若有必要,可以采用压舌板帮助患者进行训练。(2)训练口轮匝肌与颊部肌肉:指导患者练习吸吮、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训练2~3次/d,每个动作训练5 min。(3)训练屏气功能与发声:指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于椅面且推压,然后屏住呼吸,固定好胸廓与紧闭声门,再突然打开声门呼气发声,训练3次/d,每个动作训练20次。(4)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口肌生物反馈:使用冰冻棉棒蘸取少量的水轻轻刺激患者的软腭、腭弓、舌根、咽后壁,而后指导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个动作持续5 s,2~3次/d,10 min/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4,5,6]。吞咽低频电刺激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治疗仪(型号:龙之杰LGT-2350A型)进行,常规消毒颈部皮肤,采用专用的体表电极,第1电极放置于舌骨上方,第2电极紧挨第1电极下放置,置于甲状腺切迹上方,第3、4电极按前2个电极之间的等距离放置。刺激参数为双向方波,固定参数设置频率为80 Hz,脉宽100 ms,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适应强度调节,刺激1次/d,2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试验方法为吞咽温水30 m L,在5 s内一次性咽下为Ⅰ级;≥2次喝完,无呛咳可疑吞咽障碍为Ⅱ级;能1次喝完,有呛咳,确定有吞咽困难为Ⅲ级;5~10 s内>2次喝完,有呛咳为Ⅳ级;10 s内难以完全咽下,并且出现频繁呛咳为Ⅴ级。其中,Ⅲ级为轻度吞咽困难,Ⅳ级为中度吞咽困难,Ⅴ级为重度吞咽困难。(2)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a.痊愈:吞咽障碍完全消失;b.显效:吞咽障碍缓解≥2级;c.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d.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未获得明显改善。(3)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选用藤氏吞咽功能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说明吞咽功能越好。(4)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7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107例患者中,治疗前,Ⅰ级+Ⅱ级共20例,占比18.69%(20/107);≥Ⅲ级87例,占比87.31%(87/107)。治疗后,Ⅰ级+Ⅱ级共77例,占比71.96%(77/107);≥Ⅲ级30例,占比28.04%(30/107)。治疗后,≥Ⅲ级患者占比低于治疗前,Ⅰ级+Ⅱ级患者占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64;P<0.05)。
治疗效果:107例患者中,痊愈及显效68例,占比63.55%;有效27例,占比25.24%;无效12例,占比11.21%。
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107例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25.06±1.88)分;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21.83±1.74)分;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 4,P=0.000)。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速,病情较重,因缺血与缺氧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患者脑血管与脑部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其多种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占比较高。吞咽困难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因此,吞咽困难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准确判断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有效治疗与专业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可改善其生活质量[7]。
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通过舌、唇肌的主动抗阻运动训练,以及锻炼舌肌力量提高吞咽反射能力,促进食团更为顺利地进入食管,在咽期保护气道并预防误吸。同时,患者的舌肌和唇肌力量以及舌压的增强使得患者吞咽反射的持续时间增加并减少咽部残留,降低食管上端括约肌压力,加大口腔及咽部压力。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兴奋咽喉部肌肉,帮助维持咽喉部肌肉功能,还可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间接兴奋高级运动中枢,增加局部脑组织血流量,从而防止脑梗死区域脑组织萎缩,并促使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的形成,进而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有研究表明,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恢复患者的经口摄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口肌训练是有效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法。原因分析: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电刺激能兴奋患者咽喉部的肌肉,在防止其萎缩的同时,促进其收缩功能恢复,并在大脑皮质形成条件反射,保存兴奋灶,重塑大脑功能,建立吞咽反射弧,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但是,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机理复杂、治疗困难且危害性大,其治疗方法还需继续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总结。
 
参考文献
[1]米元元,周瑜,黄海燕,等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研究进屣[J] .护理学报2019,26(6):22-26.
[2]印亚梅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12):99-102.
[3]中华医学神经外科学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39(6):379.
[4]吕萍吞咽口肌生物反馈卡片在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17):39-40.
[5]冯俊芳,黄硕,王博禹,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方案选择[J] 2019,2(5):21-25.
[6]钱小蕾,常立国,谢遵伟神经肌肉中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4:34-36.
[7]马春华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43-745.
[8]赵静.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 ,27(8);:87.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