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心理健康论文
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0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4周后,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QL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实际完成研究42例。干预4周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工疗情况、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及SQL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和不良反应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干预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比较严重的一类精神疾病,临床表现除了情感障碍及思维障碍外,还伴有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损害[1]。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进入康复期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但仍伴有明显的社交回避或社会退缩,导致社会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认知行为干预即通过纠正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同时结合行为训练,帮助患者重建正确的认知及行为[3]。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均处于康复期;(3)年龄≥18岁;(4)有一定自知能力。排除标准:(1)听/视力障碍影响沟通者;(2)疾病发作期;(3)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疾病;(4)严重认知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1~62(41.74±6.53)岁,病程1~10(5.36±2.15)年;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9~61(41.53±7.26)岁,病程1~11(6.12±2.36)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精神疾病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自理能力训练、工娱疗法及安全监护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1)认知干预。(1)认知教育。由接受过认知行为干预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认知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知识、康复知识、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的重要性等,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及看待自身疾病。教育形式包括口头讲解、纸质宣传资料、视频播放、集体讲座等。15 min/次,2次/周。(2)认知评估。责任护士鼓励和引导患者倾诉对疾病的认知及真实想法,以共情形式感受患者患病后的痛苦体验,准确评估出患者错误、歪曲的认知观念。(3)认知重建。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采用个体指导进行强化宣教,告知其错误认知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引导患者反省、分析并矫正不合理认知,构建正确认知。(2)行为干预。采用团体行为训练。每周2次,每次60 min。行为训练每次可选择以下2种结合进行。(1)自我介绍。以3名患者为1小组,2个小组患者依次与另1个小组的患者进行相互自我介绍,包括问候,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等。可重复进行,直至自我介绍满意。(2)角色扮演技能训练。2个小组成员两两结对,分别扮演问路、咨询、购物等日常生活场景的双方角色,对表现好的患者予以鼓励,对表现不理想的患者予以指导,并鼓励其重新进行角色扮演,直至满意为止。(3)分享兴趣和爱好。小组成员当众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当众展现,其他成员予以点评。(4)讨论社交障碍经历。鼓励患者讲述自己以往经历的社交障碍经历以及情绪体验,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引导,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指点患者社交应对策略,鼓励其积极进行社交训练,增加社交行为。(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个小组成员进行铺床、叠衣服、打扫卫生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社会功能:
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bserving scale,IPROS)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该量表包括工疗情况(8条目)、生活能力(8条目)、讲究卫生能力(6条目)、社交能力(6条目)、关心和兴趣(8条目)5个维度,每条目评分按轻度、中度、较重、重度分别评为1、2、3、4分,正常为1分,无法评分为9分。每个维度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相应社会功能越好。
1.3.2 生活质量:
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3个分量表共30个条目,每条目评分0~5分,3个分量表换算成百分制,总分0~100分,0分最好,100分最差。每个分量表评分及总分越低表明患者相应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分别采用x2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结果
观察组中途退出2例,量表无效3例;对照组量表无效5例。剔除相关数据,两组均实际完成研究42例。
2.2 社会功能
干预前,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工疗情况、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2.3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及SQL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症状和不良反应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降低了其融入生活和社会的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4]。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通过帮助患者纠正不合理信念及错误认知,同时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一系列行为训练,从而帮助其重建正确认知及行为[5]。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通过采取包括认知教育、认知评估、认知重建在内的认知干预手段,以及包括自我介绍、角色扮演技能训练、分享兴趣和爱好、讨论社交障碍经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内的行为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认识到社交行为对回归社会的重要性。学习社交行为技巧及应对策略,提升患者的社交经验,提高其生活自信心及自我价值认同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为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基础[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工疗情况、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生活质量是评价慢性病患者的常用指标,能够反映个体生存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及社会环境等生存现状与期望值相符合的综合水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终康复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该群体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水平息息相关[7]。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4周后,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及SQL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潮.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5):45-47.
[2]姚秀凤,苏天勋,杨婕,等.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9):231-234+235.
[3]陈静静,职彦敏,郭宁宁.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4347-4350.
[4]袁素丽,朱春燕.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143-146.
[5]马安安,毕翠云,李蕾.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态度及暴力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614-3616.
[6]李江婵,陈年梅,郭隆润,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康复影响[J].现代医院,2018,18(8):1177-1180.
[7]梁国艺,严荣然,钟云柑,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38-39+41.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