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临床医学论文
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25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均实施手术治疗,按照术后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48 h);对照组采用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48 h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治疗7 d后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肠内营养时机 重型颅脑外伤 胃肠功能

重型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每年颅脑损伤患者超过60万,其中约10万人死亡,成为疾病死亡的第4位[1]。由于本病病情严重,机体代谢及热量需求明显提升,早期消耗巨大能量,极易引起营养不良、负氮平衡及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进而加重病情,影响疾病转归[2]。因此营养支持成为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可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利于疾病转归。肠内营养是当前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但关于肠内营养的应用时机以及优势、弊端,缺乏详细报道。因此,本研究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分别采取早期、延迟肠内营养治疗,以期为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按照术后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头颅CT、MRI等综合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外伤,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4~8分;(2)于伤后24 h到院治疗;(3)伤前无营养障碍、代谢异常疾病;(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胃肠道重度损伤或功能衰竭,无法行肠内营养治疗;(2)伴有蛋白质代谢障碍、糖尿病酮症等疾病;(3)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4)有恶性肿瘤、血液疾病。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方法:(1)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于术后24~48 h开始,抬高床头45°,以防反流。经鼻插入14号鼻胃管,持续喂养。输注能全力,初始泵注速度30 m L/h,连续48 h,调整泵注速度80~100 m L/h。连续泵注5 h,暂停1 h检查胃残余量。若残余量低于100 m L,可增加泵注速度;若残余量为100~200 m L,可维持正常的泵注速度;若残余量超过200 m L,可减缓泵注速度,逐渐停止营养支持。同时在营养治疗期间,清除气道黏液、分泌物等残留物;若有误吸、反流情况,当日不再进行营养支持,清除反流物及采用胃肠减压。若有频繁腹泻、肠梗阻,应立即停止营养支持。(2)对照组采用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即于术后48 h后开始,其药物输注剂量、速度以及症状观察与观察组相同。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及入住ICU时间。(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胀、腹泻、便秘、肺部感染等。(3)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水平,于治疗前、营养7 d时采集静脉血3 m L,测定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计算患者体重变化。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比较:观察组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治疗后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治疗后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讨论

既往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常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虽然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指标,但易改变肠道形态及功能,加之谷氨酰胺的缺乏,肠黏膜持续萎缩,进而诱发肠源性感染[3]。肠内营养支持作为经口或喂养管提供所需营养,经过胃肠道补充机体所需物质,既能促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但关于肠内营养时间,临床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定义,且存在争议性。通常早期肠内营养是指术后24~48 h开始提供营养,延迟肠内营养则为术后48 h~5 d[4]。本研究结果与周燕等[5]研究相一致,原因在于早期肠内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恢复胃肠功能,纠正机体低蛋白血症,减轻肠黏膜水肿,预防感染。同时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结肠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促进肠胃蠕动,恢复机体正常的排泄功能,以此预防便秘、腹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处于强烈、持续的应激状态,使机体处于高代谢、高消耗情况,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进而使免疫蛋白处于较低状态。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使病情恢复。原因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时提供胃肠营养,纠正机体低蛋白血症,促使免疫功能改善,降低疾病初期的高分解代谢,提高营养状况。但由于本研究时间短,故两组体重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灿,董伦,张恒柱,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选择与疗效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1):11-15.
[2]张金,张琳,叶友胜.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术后患者继发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8):70-73.
[3]史颜梅,张全城,赵红乐,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感染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9):3765-3770.
[4]姜雷,李超,刘琳琳,等.老年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强化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4):207-211.
[5]周燕,卫妙蓉,陈佳,等.早期肠内营养和延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1):16-19.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