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药理医学论文
某院骨科内固定相关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01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    要:目的 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中内固定植入术和术后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该次研究一共选择了2018年1—12月和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内固定相关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8年患者为1 050例,2019年患者为1 120例。调查分析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与2018年(57.62%、57.85%、3.7 d、4.30%、97.02%)相比,2019年骨科内固定相关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前0.5~1 h给药率有所提高,平均预防使用天数不变,预防疗程≤24 h率仍较低,品种合理率略有升高(49.11%、65.27%、3.7 d、5.45%、98.55%)(χ2=15.772、0.404、12.252)。2018年的给药时机不合理中术前>1 h给药率,术前<0.5 h给药率,术中给药率,术后给药率(8.63%、66.67%、13.73%、10.98%)等围术期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比例要高于2019年(7.85%、62.83%、6.81%、7.85%)(χ2=0.085、4.504、5.444、1.226)。2018年的三代头孢、头霉素类、口服抗菌药物等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数量(n=18)高于2019年(n=8)(χ2=3.291、0.462、2.497,P=0.070、0.496、0.114)。结论 通过制定指标,每月达标情况与绩效挂钩,每月通报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等措施,可以降低骨科内固定相关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提高围术期给药时机合理率。
  关键词:骨科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 干预效果

  一般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深部切口感染、浅表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等[1],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的骨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为一、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硫脒、头孢呋辛),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8 h。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h,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并且要控制好用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2]。该次研究选择2018年1—12月和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内固定相关I类切口手术患者2 17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对围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使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消除机体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排除年龄<18周岁和>65周岁的患者;排除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并且排除其他外伤和感染症状。全部为既往进行内固定植入术和术后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病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在2018年1—12月和2019年1—12月期间开展的I类切口手术中,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无其他外伤和感染症状,年龄在18~65岁,进行内固定植入术和术后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病例。
  1.2 方法
  调查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主要调查2018年和2019年患者在预防使用人数、预防使用率、术前0.5~1 h给药数、术前0.5~1 h给药率、平均预防使用天数、预防使用时间≤24 h数、预防疗程≤24 h率、品种合理数、品种合理率、给药时机不合理数、术前>1 h给药、术前>1 h给药率、术前<0.5 h给药、术前<0.5 h给药率、术中给药、术中给药率、术后给药、术后给药率以及品种不合理的数量。
  1.3 观察指标
  骨科I类切口手术中内固定植入术和术后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患者总数、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人数、预防使用率、术前0.5~1 h给药数、术前0.5~1 h给药率、平均预防使用天数、预防使用时间≤24 h的患者人数、预防疗程≤24 h率、品种合理数、品种合理率。对于围术期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的病例,找出各不合理时间段的比例。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2019年患者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数据要优于2018年患者,见表1。

  表1 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2.2 围术期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各时间段情况
  2019年患者在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的发生率要低于2018年患者,见表2。
  表2 围术期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各时间段情况
  
  2.3 围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情况
  2019年患者出现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的数量要低于2018年患者,见表3。
  表3 围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情况
  
  通过以上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以降低骨科内固定相关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提高围术期给药时机合理率。

  3 讨论

  对于抗生素药物而言,于我国表现出显着应用率,但是在获得疗效同时,抗生素滥用现象较为普遍[3]。如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会使得社会问题逐渐严重化,对此针对抗生素管理规范性做出保证,使抗生素滥用现象改善。就我国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表现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用药时机与疗效不当、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不合理联合用药等方面[4]。具体预防性用药期间,主要在手术前0.5~2 h选择对应药物展开治疗,或者在对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充分符合,如果呈现出过早用药时间,则会导致药物被机体代谢,血药浓度呈现出一定程度降低,无法达到预防感染目的。如果术后用药会导致细菌污染以及定植时间错失,难以达到预期预防效果。
  临床在进行I类切口手术的时候需要联合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能够随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5],更不可以随意更换药物,这样不仅会导致药物效果难以有效在血液、创口以及组织中发挥作用,还会大大增加细菌耐药性[6],感染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所以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研究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并且控制好药物剂量[7]。该次研究发现,与2018年相比,2019年骨科内固定相关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前0.5~1 h给药率有所提高,平均预防使用天数不变,预防疗程≤24 h率仍较低,品种合理率略有升高(49.11%、65.27%、3.7 d、5.45%、98.55%)。2018年的给药时机不合理中术前>1 h给药率,术前<0.5 h给药率,术中给药率,术后给药率(8.63%、66.67%、13.73%、10.98%)等围术期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比例要高于2019年(7.85%、62.83%、6.81%、7.85%)。2018年的三代头孢、头霉素类、口服抗菌药物等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数量(n=18)高于2019年(n=8)。]在孙远南等[8]的研究中,干预前骨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98.72%,干预后使用率为60.08%,抗菌药物均为二代头孢(头孢呋辛)针,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骨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效果显着,随着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抗菌药物在骨科I类切口手术中的使用合格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花费的药物费用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张勇.我院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6,18.
  [2]黄建权,许姜姜,杨巧玲,等.调查骨科内固定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否的差异[J].药学实践杂志,2019,37(1):74-76.
  [3]彭晶蕊,许晓菲,刘汉泉.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3):375-377,380.
  [4]马悦,朱世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9):1-2.
  [5]范瑞,王亚飞,刘国庆,等.骨科内固定术预防性应用两种头孢唑林钠的疗效和最小成本分析[J].新疆医学,2019,49(4):426-429.
  [6]朱丽崧,沈广源.骨科清洁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医药前沿,2019,9(6):173-174.
  [7]陈杰,沈金明,吴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改善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7):1053-1056.
  [8]孙远南,张玲娣,蒋国军.骨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3):338-339.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