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医学检验论文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0-12-11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20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为(11.3±1.3)分低于对照组的(24.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9,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7.025,P=0.00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肿旁水肿面积为(7.16±1.32)cm2小于对照组的(13.72±1.45)cm2、血肿消失时间为(3.28±1.12)d短于对照组的(9.39±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4、21.2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χ2=3.906,P<0.0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其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血肿旁水肿面积,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临床效果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 尿激酶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迅速以及预后性较差,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1]。以往,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时,常采用保守治疗,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临床效果却不佳。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用药安全性也得以证实[2]。该文以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对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研究和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1例、9例;平均年龄(67.5±4.5)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2例、8例;平均年龄(68.5±4.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标准
  (1)患者经CT诊断,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2)患者对该次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没有过敏反应;(3)患者没有高血压既往病史以及家族高血压病史;(4)参与该次研究活动的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2)患者部分资料发生缺失,资料不完整;(3)患者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4)患者依从性较低;(5)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性疾病;(6)患者患有痴呆、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降压、止血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变化。
  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20013021)治疗,用法用量: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每次每条引流管注入尿激酶50万单位,用20 m L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注射,夹闭2 h后松开引流管,2次/d。
  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具体流程为:首先采用CT标志物定位法进行定位并依据方体定位理论进行穿刺靶点标记及穿刺点标记,在体表画出穿刺方向及进管深度,使用直径为4 mm的细钻在穿刺靶点位置进行钻孔,并在立体定位的协助下将颅内引流管插入到血肿部位进行抽吸,抽吸血肿量20%~90%,倘若血肿呈现凝固状态,则不强求抽吸,早期予以尿激酶注射溶解进行引流,常规术后4~6 h开始进行尿激酶3~5万单位经引流管注入并夹闭2 h开放,3次/d。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1.5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进行评定,采用50分制,得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2)治疗效果,痊愈:血肿完全清除,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能够自理;显效:血肿基本消失,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有效:血肿有所减少,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自理存在困难;无效:患者血肿没有消除,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生活无法自理。
  (3)记录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如血肿旁水肿面积以及血肿消失时间。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0%、9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旁水肿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肿旁水肿面积、血肿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术后出血3例,脑损伤2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观察组术后出血1例,脑损伤0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通常包括神经元坏死、血肿产生的机械性压迫等,上述原因均能够造成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以及坏死。因此,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以清除患者血肿、解除占位作为治疗方向,从而减少脑组织水肿发生继发性损伤情况。据相关文献显示,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在发病6 h,对左右脑的损伤尤为明显,72 h内逐步趋于稳定,所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6~72 h内通过进行血肿清除手术,不但能够降低其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据石立科等学者[3]研究表明,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指标,改善其预后效果。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方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损伤小以及易耐受等特点,能够普遍应用于颅内各个位置发生出血的情况,且只要机体脏器功能没有严重的障碍,均能够开展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手术[4]。在对患者开展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手术时,其关键点在于定位准确,通过选择血肿腔中心偏后位置作为靶点吸收血肿时,能够有效避免对附近脑组织造成损伤[5-6]。术后经CT复查,按照参与积血注入尿激酶进行溶解引流。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3±1.3)分,低于对照组的(24.6±2.4)分(P<0.05),这是因为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与尿激酶的联合使用。尿激酶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高效的血栓溶剂,该血栓溶解剂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水解纤维蛋白,促进血栓溶解,防止血栓加剧缺氧缺血等症状,缓解脑组织损伤,在血肿基本清除后就能够进行拔管处理,由此可知,尿激酶在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具有显着效果。开展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时间通常分为3个时期,即超早期一般在发病6 h内,早期一般在48 h内,延期通常在48 h以后,大部分学者则更加倾向于超早期开展手术,其原因为超早期手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缓解血肿对附近脑组织的压迫现象,从而降低了颅内压,有效预防了脑疝的形成。此外,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在脑出血发病后12~24 h后血肿情况通常呈现液化,在出血率较低,病情较为稳定,从而也成为了开展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的最佳时机[7]。结果表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0%、9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通过与马春秀[8]的研究进行对比发现,该研究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组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组)和神经内科综合联合尿激酶治疗(尿激酶溶解治疗组),发现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16%,明显高于尿激酶溶解治疗组的77.05%,与该次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证实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也更具真实性。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肿旁水肿面积、血肿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00%、5.00%(P<0.05),说明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尚可。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治疗和手术期间随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尽可能在最安全用药范围内实现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其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血肿旁水肿面积,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更好的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临床效果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沈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 21(6):366-367.
  [2]司马义·依迪热斯,董兴红,王春霞,等.神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7, 33(4):349-352.
  [3]石立科,王玉海,董吉荣,等.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24(10):235-238.
  [4]胡曙辉,张晨.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贵州医药, 2017, 41(7):693-695.
  [5]李兆星,王亚男,王晓瑛,等.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大鼠脑出血后NSE表达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739-742.
  [6]张银善,张敏,赵志英,等.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结合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5):2781-2783.
  [7]徐喨,薛磊,朱军,等.尿激酶联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SP、SF、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0):2866-2869.
  [8]马春秀.比较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6,4(2):58-59.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