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中医医学论文
藏医和中医关于治疗痛风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6-05 点击: 发布:本期刊

1藏医与中医关于痛风的起源和发病机制

1.1藏医阐述痛风的起源、发病机制

藏医认为痛风是热性疾病,属于“札奈”的范畴,部分藏医认为其是由“血隆”失调引发的疾病,也有人认为是体内血隆偏盛所致的“肢赫”病,还有藏医据«四部医典»以及青海省中藏医管理局主编发行的«藏医常见病诊疗规范及疗效标准»(试行)将痛风命名为“直合乃”,音译为“智合乃”“直后乃”[1].痛风在«部分医学名词释义明鉴»中的描述:二肘关节和第一关节称四垢处,无论哪一处疼痛,其上结有紫黑垢污,故称“垢病”[2].这是痛风病症在藏医学中的一种释义.在«四部医典»中第五十七章“痛风病治法”中认为痛风病源为“人体血液紊乱,食行失当.白昼睡眠,坐地图逸,劳累损伤等,导致气血紊乱,在脚的拇指、手肘部出现病痛,逐渐蔓延至周身疼痛”,可分为隆型痛风、赤巴型痛风、培根型痛风、血型痛风等4种.痛风初期,在皮肤处患病,红肿热痛;而后会变硬发青,产生剧痛.到后期会发展成慢性疾病,扩散至各处关节、筋脉,肿胀难忍,肛门骨节处感觉犹如断裂;疾病逐渐加重,发展至行走困难时,更加不易治疗.特别是隆形痛风,常常痛痒,肿胀,皮肤会依次出现黑色斑点和青色斑点;赤巴型痛风的症状为发热红肿,触碰时疼痛难忍;培根型痛风的症状为发痒,麻木,沉重;血型痛风的症状为皮肤呈现棕色,糜烂[3].

1.2中医阐述痛风的起源、发病机制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主督.弱即为肝,注出人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