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儿科临床论文
氯吡格雷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05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评价氯吡格雷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180例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90例。术前,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低分子肝素0.4 ml等治疗。术后, 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 疗程为6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 疗程为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前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患者术后前

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后

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56%, 对照组患者术后后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5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劑, 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能够有效的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其为临床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关键词】 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62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 炎症反应是造成斑块破裂重要因素之一, 而PCI过程中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进而加剧炎症反应[1]。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问题, 尽管临床患者经过PCI手术以及其他如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充分治疗, 仍然会在近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一般在初梗发生后1年内发生, 发生率为10%~20%[2]。因此为有效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效果, 特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进行为期1年的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梗患者, 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纳入标准:首次行PCI术且植入支架成功者;手术在24 h内顺利完成;至少1支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提示狭窄, 且>70%;病历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真实。排除标准:静脉溶栓患者;行PCI术≥2次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不全或失访者。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50例, 女40例, 年龄58~83岁, 平均年龄(67.77±7.89)岁, 其中糖尿病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 女38例, 年龄58~82岁, 平均年龄(68.68±7.55)岁,

其中糖尿病患者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本院入院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进行为期1年的回顾性分析。术前,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低分子肝素0.4 ml等治疗。术后, 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 疗程为6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 疗程为1年。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前6个月及后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13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前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患者术后前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后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56%, 对照组患者术后后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5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导致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急性心肌坏死[4]。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临床PCI术中多采用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4]。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经肝酶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后, 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结合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5]。由于PCI术通常只解决病变累及血管, 甚至只是累及部位, 因此, 其他血管或部位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高[6-8]。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药物抗凝血治疗, 有利于减少心肌再梗死的发生, 改善预后, 降低患者死亡

风险。

本研究表明

PCI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氯吡格雷药物抗凝血治疗, 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为期6个月的治疗, 说明PCI术后维持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是有效可行的。证明临床给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的拮抗血小板聚集, 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氯吡格雷作为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除能抑制PCI术患者非手术的其他病变血管血小板凝集外, 还能够降低术中部位炎症反应的发生, 改善预后。另有研究表明[4], 氯吡格雷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 并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前使用氯吡格雷600 mg比使用300 mg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由此可见, 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应用,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思路, 其能够更迅速、安全、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临床经验来看, 氯吡格雷能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血栓的形成, 不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值得在PCI术后应用和推广[9, 10]。

综上所述,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ADP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能够有效的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其为临床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孙丽静. 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 hs-CRP 水平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3):7-9.

[2]刘奕婷, 王巍, 时景璞. 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4):558-562.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16(12):710-725.

[4]张亚平, 张敏, 马秀萍, 等. 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 微循环学杂志, 2014(1):35-36.

[5]吴刚, 周健, 盛晓东. 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 14(1): 66-67.

[6]陈永利, 许静, 付乃宽,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及分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11(4):254-256.

[7]黄红霞.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再发的预防效果评价. 中外医疗, 2014(11):28-29.

[8]陈客. 国产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25):6110-6111.

[9]朱伟军, 师军峰, 王蕊, 等.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9):129-131.

[10]朱海, 秦忠. 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诊PCI患者再灌注及hs-CRP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4):91-93.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